AAAS 在 reddit 上组织了一场问答,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院 Yann LeCun,微软研究院院长 Eric Horvitz, Google 研究总监 Peter Norvig 共同出席此次活动,回答了观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研究更通用的人工智慧,如何看待深度学习热,AI 的下一个突破点,量子计算是否会对 AI 产生影响,用户的安全隐私问题等。本文选取部分内容,编译整理如下。
Q:现在,为了让 AI 在围棋中战胜人类选手,或者使用深度学习解决特定的科学任务,我们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取得的成就虽然很棒,但 AI 能解决的问题极其有限。能否找到一种苏格拉底式的 AI,能阐明它胜任的所有任务背后的原理。目前不将上百万种特定的 AI 组合在一起,你没法构建一个通用的 AI 系统。如何将只能解决特定问题的人工智慧转为更通用的人工智慧?
Eric Horvitz:是的,可以这样形容最近一系列取得胜利的 AI 系统——聪明而又片面的「学者」。人类智力背后存在着无数的未解之谜,我们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包括「人工智慧」,其背后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包括人们如何在开放的世界中以一种「无监督」的方式学习,人类「常识」背后的机制和原理,以及人类是如何轻鬆将事情进行归纳总结的。
Yann LeCun:随着我们在 AI 上取得进步,我的感觉是深度学习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复杂的图形中集成参数化模块并从数据中优化参数的想法并没有过时。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我们还没有找到不需要使用梯度来优化参数的好办法,深层学习就不会消失。也就是说,正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样,深度不足以构成「完整」的人工智慧。我一直喜欢说定义动态深层结构的能力的能力可以将深度学习推广为可微编程方法。
Q:我想知道是否有人试图设计一种模仿情感的奖励系统。我相信人工智慧系统必须与世界有某种联繫,「情感」是真正把我们与环境结合在一起的黏着剂。我正在想像 AI 通过完成一项任务能达到的某种状态。例如,我们有可以打败国际象棋大师的电脑,但我们能拥有想要赢的电脑吗?一个想法可能是分割数据,如果完成了一个任务,就会打开一个分区。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通过一种奖励制度进化。
Peter Norvig:事实上,AlphaGo 等系统在围棋对弈以及其他游戏中取得的成果,主要来源于:一个系统的奖励,我们称之为「强化学习」。Alpha Zero 只从输掉一盘游戏或者赢得一盘游戏中获益,没有任何预先的专家知识,有的只是游戏的规则和「尝试更多能获得积极奖励的行为,更少获得消极反馈的行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Alpha Zero 唯一「想要」的是赢。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它不想任何东西,它没有感受或好或坏的事情的感觉,它只是想从计算上获得最大的比分。
Q:当人工智慧机器人能够比任何一个团队更好地预测/引起市场波动,然后以闪电般的方式买卖股票、产品、土地等,会发生什幺?我们能採取什幺样的保障措施来防止 AI 的一些先驱者称霸世界市场?
Peter Norvig:多年来,有大量交易者将先进的统计模型运用到股票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无论你有多聪明,你始终不知道还有多少空间,能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前几年就採取行动,通过控制交易的速度/或在交易上施加更高的成本,来抑制量化交易的效果。比我更了解交易的人或许有更好的保障办法,但我不认为 AI 从根本上改变了规则。
Peter Norvig:目前我想做的很多事情量子计算都帮不上忙。我经常想要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算法来处理海量文本,而量子计算对此并无帮助。不过,量子计算可能有助于更高效地搜寻深度网路的参数空间。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做出了这样的量子算法,不需要考虑如何用硬体来实现,如果在理论上可行也可能会有所帮助。
Yann LeCun:驱动?当然不是,量子计算对于 AI 的影响如何,说实话,我目前还不清楚。我认为,它在短期内不可能对 AI 产生影响。
Q:许多人在使用搜寻引擎和 Siri,Google Home 等语音助手时都会担心隐私洩露。当 AI 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有什幺措施可以使得用户在使用 AI 的同时保护其行为资料?
Eric Horvitz:我能理解这种担心,我们公司的员工对于终端用户资料採取了严格的匿名措施,资料短暂停留后就会被删除,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方法来观察,控制和删除资料。我相信 Google 和 Facebook 也採用了同样严格的方法,对此我没有什幺不满。
随着欧盟发布的「一般资料保护条例」开始实施,对于用户资料的管控会越来越严格。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的努力让人觉得很棒,例如私下训练 AI 系统和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在几年前 IAPP 的会议上曾讨论过后者的解决方案,可以在这里查看
Q:这些发展 AI 的公司背后的动机是什幺呢?在我看来用户并不像 AI 公司那样关心 AI。一些公司借助 AI 蒐集手机用户资料来盈利,更是激化了用户与公司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像我这样的用户相信这些产品不是打着 AI 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收集用户资料?
Peter Norvig:你提到了数位助手,我认为这个技术明显是站在用户一边的,你的数位助理将是你的——你可以训练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在某些情况下,它只会在你的设备上运行你的私人资料,没有其他人可以访问它的内部工作。它将作为你的代理人,你不用直接去一家大公司的网站,希望他们能提供给你有用的东西,而你的代理人会整理这些产品,确保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Eric Horvitz:我同意彼得的观点。在构建个人代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可能性,这些代理只根据他们所服务的人的偏好共享资料,并且这些代理只会根据所有者的指令行事。这是一个不错的研究领域。
Q: 我是本科新生,几年前我就想在 AI 领域工作,但是除了我的教授们我没有任何的资源。我的学校很小,要参加招聘会都得去别的城市,我如何能与 AI 领域产生更多的联繫呢?
Peter Norvig:我建议你自己通过课程或论坛线上交友继续学习。明显地,要凭藉小学校的项目,找到 AI 方面的工作很难。但是,你可以在一家大公司获得软体工程师的职位,一旦你到了那里,表达你对 AI 的兴趣,在工作中学习,密切关注你所能从事的与 AI 相关的项目,并且很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博士学位,你将成为公司中一个公认的人工智慧专家。